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跳高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> 新闻动态 > 我国现存唯一的人民公社,记工分、分口粮,人均收入5000多
我国现存唯一的人民公社,记工分、分口粮,人均收入5000多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2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人民公社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,刚开始只是小范围,后来扩大到全国农村,那会几乎各个地方都在搞人民公社模式。

大家一起吃饭,干活,通过记工分的方式集中管理人民,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,也是基层政权组织。

图片

1983年人民公社被彻底废除,全国撤社建乡,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,一步步成为了现在这个大社会。

可人民公社并没有完全消失,现存还有唯一一个人民公社,他们现在还在实行记工分、分口粮制度,人均收入都能达到5000元。

图片

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?当初的他们为何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,而是选择继续实施人民公社模式?

周家庄位于河北省晋州市,当初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,在1952年成立了农村合作社,这在当时还不叫人民公社。

图片

后来在1958年进入了“大跃进时期”,为了防止人们出现急躁前进的性子,逐渐形成了人民公社制度。

而周家庄比人民公社提早了六年,他们在这一理念刚有雏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胆尝试。

图片

当时的周家庄和当地的高级社合并成了人民公社,后来在1962年独立开来,成为了周家庄公社。

之所以这个公社能够发展的如此好,离不开他们的“领头羊”。

图片

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类似的农村发展的电视剧,村里面总有一个或者几个主心骨带着村子发展,走向繁荣富强。

而这个村子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物,从刚开始搞农业生产互助,一直到人民公社,“老坚决”雷金河都引领乡亲们前进。

图片

农民是靠老天爷吃饭的,尤其是在当时那个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,天不好,地里收成不行,农民的生活就出现问题了。

吃不饱饭,农民也买不起粮,生计都出现了问题。

图片

那时候的饥荒闹得可是非常厉害,为了换点粮食,买卖人口的都有,还有不少人被活活饿死。

而周家庄这个地方不仅在饥荒年代保证了村里的粮食供给,还给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粮食。

不光领导班子们努力,村民们也努力,他们相信公社能够带自己走向繁荣。

图片

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来,大家都在发展经济,做生意下海的人越来越多,这使得人民公社在1983年被逐步废除。

很多村庄都没有继续延续下去,只有周家庄,他们当时发展前景一片良好。

图片

当国家取消人民公社后,周家庄也更名为周家庄乡,可整体制度还是以集体模式经营。

全乡分为10个生产队,6个村庄,乡政府领导他们进行集体生产。

每天就像打工一样,工作8小时或者10小时,对每个人分配相应的工作,然后再由集体统一核算。

图片

就像是以前的记工分制度一样,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所得进行分配,工资和口粮都是根据这些分配的。

俗话说的好,能者多劳嘛,干的多得得多,百姓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。

图片

像企业一样,这个地方每年也会有年终奖,只不过企业根据得是效益,而周家庄乡根据个人贡献。

集体合作并不简单,能一直延续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
尤其是前些年,经济形势一片大好,只要肯劳动,那简直遍地是黄金,若是集体经营跟不上社会的发展,恐怕下面人也会有意见。

图片

可周家庄的领导班子和百姓那真的是团结一心搞生产,机械生产、工业、旅游发展,周家庄都有所涉及。

他们乡里有各种厂区,像彩色胶印厂、建筑公司等等,只要有劳动力的人,都能找到一份工作。

图片

大家不用去太远就能参加工作,这也让当地的人没有太大的压力。

图片

光有工厂还不够,那里还大力发展旅游业,为了有特色,还办起了种植园,既能观光欣赏,又能吃到正宗的农家菜,这无疑也成为了他们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

图片
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,从事不同的工作。

但这里面也不全是有责任心的人,也有想要偷奸耍滑的人,为了防止这些人的出现,周家庄乡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考核制度。

图片

一切都按照标准办事,先确定好这个职位的工序,然后确定好工作人员,制定一定的数量,确定好通过的标准,控制好工作时间,然后再根据这些核算工分,再就个人发放工资。

不光是技术人员,工厂职工,就连负责种植的人,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,小麦收割定损都有要求。

图片

在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下,周家庄乡的百姓们也都学会了自我控制,而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,成长速度更是惊人。

2013年,人均年收入纯收入达到了1.41万元,这样的收入情况已经是高于全国农民的纯收入了。

之后的每一年,周家庄乡的农民收入不说是节节高升,最起码也是保持着这一水平。

图片

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创业,可独自创业有一定的风险,一旦失败很可能就会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。

而集体经营就没有这样的担忧,他们一起决定某个行业是否可行,然后再共同尝试,集体承担风险,承担的责任也要少上许多。

图片

自给自足的模式,让他们更加向上发展,这才有了传统梨园变“梨花节”景区,让大家不光吃梨子,还能看梨花,一举两得。

光是乡里旅游业收入就能创下4000万元的收入,再加上各大工厂,以及种植区,农业的收入,他们的人均收入更是一涨再涨。

图片

乡镇的他们就已经住上了二层别墅,这还都是集体统一建造的。

不光如此,他们那里人均面积45平米,水电暖全免,社员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全免费教育。

图片

就连看电影,图书馆,村民也都是免费的,没有任何额外费用。

众所周知,医疗还有孩子的教育是花销的大头,可在周家庄乡,那都不算大事。

图片

当生病时,除了国家的医疗补助外,该乡镇还有“十二免三补”,其中就有关于医疗的福利政策,哪怕真得什么大病,农民也不怕了,有集体当他们坚强的后盾。

图片

另外,那里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取200元的养老金,这对于老人的生活是足够的。

老年人并不像年轻人一样,有这么大的支出,他们只需要顾着日常吃饭上的花销就可以了。

图片

而且在周家庄乡工作的人,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是特别欢喜的一天,因为那是他们的“分红日”,也就是年终奖的发放日。

一大群人成群结队的等着领工资,壮观程度可想而知,真有种回到几十年前的感觉。

图片

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,不像那时候的农村小路一般坑坑洼洼。

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“乌托邦”,桃花源记里的生活恐怕也就不过如此吧。

图片

之所以他们能够过上这样令人羡慕的生活,离不开领导班子和百姓的共同努力。

采取“多劳多得”机制更加促进人民的工作积极性,高福利也有这样的作用。

而且这样的透明度能够让全乡镇的人看到,大家也就会更加努力。

图片

一定程度上还能监督领导班子的言行举止,这样透明化的分配方式,也就杜绝了基层腐败,大家觉得公平了,也就齐心协力为了发展努力了。

生活得到了保障,大的生活花销也没有了,社员手里也能存住钱了,比起外面勤勤恳恳的打工的不知道好礼多少倍,愿意留在家乡的自然就多了。

图片

现在年轻人普遍表示生活压力大,工资还不见提高,能够维持个人生活就很不错了,别说存款了,辛苦工作一年,存款只有一点点。

而周家庄乡的社员们,个人存款普遍都能过十万元,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
图片

没有压力下工作的他们,更是干劲十足,大家乐呵呵的工作,幸福指数也是大幅度提升。

这么多年,他们这个乡都是这样模式下经营的,非但不觉得限制自由,集体认同感还相当高。

这一点从他们乡镇的青年人留存率就能看出来。

图片

农村的青年人很多都会想着走出去,觉得在家乡没什么发展空间,可那里的留存率超级高,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,为乡村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。

适龄女生就算是出嫁,很多人也都会选择本地人,这样一来既不会离家乡太远,还能保持固有的工作模式,他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。

图片

周家庄乡采取的并不是传统的人民公社经营模式,他们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停的与时俱进,这才没有被时代所抛下。

周家庄乡是现在唯一的人民公社,他们65年的集体化实践,才有了现在的成功,更是打破了人们对“人民公社”的刻板印象。

图片

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,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,要看如何运用他,运用好的话也会成为一大法宝。

这也告诉我们,未来的发展还有极大的多样性,如何能够变得更好,值得我们的深思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